今天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產業新標桿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茂慶介紹,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發展,將其作為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的關鍵抓手,積極布局、系統謀劃、全力推進。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將低空裝備列入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會同省交通運輸廳連續兩年征集發布低空領域重點產品和典型應用場景,推動山東低空產業步入創新引領、場景驅動、融合發展的快車道。總體上看,全省低空產業發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制造服務協同發展。當前,山東低空產業呈現制造和服務一體化發展態勢,經營服務規模大于生產制造。目前全省擁有經營性無人機企業達到1400余家,居全國第3位。從制造環節看,主要以綜合集成為主,涵蓋了工業級無人機、通航飛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及關鍵系統等主要領域,培育通用飛機和無人機整機、發動機、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發制造企業400余家,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二是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圍繞低空產業創新發展需求,著力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優質企業培育。在工業無人機領域,省內部分產品在續航及載重能力、復雜環境適應性、載荷多樣性等方面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前沿方向,山東部分企業參與了相關技術標準制定與驗證飛行;航空復合材料、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等關鍵配套能力也正在加速布局與提升。 三是場景應用不斷拓寬。堅持“以用促產、以用興業”,大力推動低空技術產品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多個領域培育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在醫療急救領域,多地已實現血液、急救藥品、檢驗樣本的無人機即時配送,為生命救援開辟“空中通道”;海島、山區等交通不便區域的物資運輸難題,也正通過無人機得到有效紓解;城市管理中的違章建筑巡查、交通流量監測、大型活動安保等,也因無人機的加入而更加高效智能。 四是集聚效應加速形成。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等地依托產業基礎和本地優勢,正加速形成特色鮮明的低空制造與服務園區。比如,濟南低空產業示范基地構建“通航+改裝”一體化產業園區,可滿足無人駕駛航空試驗、航空應急救援等方面需求。濱州高新區無人機產業園引進南京長空、成都縱橫等頭部企業,著力打造工業級無人機生產制造集聚區、低空飛行管理與應用示范區。威海雙島灣低空經濟產業園啟動建設,引進億航智能、萬豐航空等龍頭企業,將形成整機制造、零部件配套的產業鏈群。 下一步,山東將牢牢把握低空經濟發展的戰略窗口期,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務實的舉措、更創新的精神,努力將低空產業打造成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和閃亮名片。 一是加強產業鏈建設。充分發揮“鏈長制”作用,指導有條件的地區加強產業布局,加快打造覆蓋裝備制造、行業應用等關鍵環節的產業鏈體系。著力塑強一批具有行業引領性的優勢企業,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強對產業鏈的牽引和支撐作用。組織開展融鏈固鏈對接活動,推動整機企業與配套企業、運營企業加強合作,帶動平臺項目建設及運營服務發展。 二是提升產品創新能力。鼓勵企業聯合用戶、科研機構等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加強動力系統、飛控系統、傳感器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建立省工業級無人機制造業創新中心、新技術演示中心等,促進企業技術能力提升,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產業化。舉辦“第一屆山東省低空裝備產業鏈創新創業大賽”,以賽助創、以賽促產,為產業鏈發展增智賦能。推動成立省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低空產業發展提供標準支撐保障。 三是深化場景應用推廣。發揮無人機等低空裝備覆蓋范圍廣、靈活機動、高效快速等優勢,持續拓寬應用邊界,支持在市政管理、線路巡檢、物流運輸、海洋監測等領域先行先試,不斷擴展應用場景。定期遴選推介典型應用場景,建立優秀案例和解決方案庫,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標志性應用示范項目。 四是構建完善產業生態。建設高水平低空產業園區和創新平臺,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高效集聚,建立標志性領軍人才、企業緊缺人才需求清單,為人才精準引育提供有效支撐。引導省內企業深入挖掘細分市場應用需求,與國內頭部企業加強對接,主動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同時,聚焦產業鏈重點環節,積極爭取頭部企業來魯布局,持續提升集聚效應,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低空產業集群。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