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全國首個覆蓋省級區域的算網基礎設施——山東算網平臺正式啟用;6月12日,發動機數字化無人工廠——濰柴智能數字化工廠全線達產,第15000臺發動機下線……夏日的齊魯大地,生機勃勃,“新”意盎然,處處涌動著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氣息。
向“新”提“質”,闊步前行。山東統籌優化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一往無前,不斷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在山東省寧陽縣一家食品公司里,技檢人員對飲料瓶進行外觀檢測。陳陽攝/光明圖片
在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一家汽車企業的車間,生產線上一派繁忙。亓亭攝/光明圖片
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全國工業一體化魯北大數據中心。劉振興攝/光明圖片
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在濰坊諸城市山東大業股份有限公司鋼簾線智能化工廠生產車間,靈巧的智能搬運機器人在干凈整潔的地面上來去自如,準確地完成半成品轉運。
“有了這些機器人的加入,公司實現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生產效率提高了10%,產品合格率也提高到99.8%以上?!鄙綎|大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海濤說,裝備換芯、設備上云、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讓工廠變得越來越聰明。如今,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胎圈鋼絲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全球每5條輪胎中,就有一條使用我們公司生產的胎圈鋼絲”。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在新質生產力布局中,作為傳統制造業大省的山東,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重要內容之一,瞄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全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塑造競爭新優勢,推動傳統產業向上向新。2023年,全省新增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3個,獲批全國首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培育“產業大腦”32家,數字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47%,有力地促進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多排高層貨架整齊排列,一臺臺巷道堆垛機映入眼簾,一輛輛自動導引車(AGV)在生產車間里來往穿梭,取送物料,車間里各項任務井然有序開展……這是記者在山東章鼓羅茨鼓風機標準化生產智能工廠看到的場景。
山東章鼓基于浪潮海岳工業軟件建設智能工廠,通過數字孿生、智能物流、制造執行、能源管理、安環管理等五大系統,實現了設計制造一體化、生產調度全閉環、物流調度智能化、產線互聯數控化、質量追溯全程化、數字運營體系化,總庫存降低37%以上,生產制造成本降低20%,倉庫占地面積降低50.69%,場地單位面積產能提升98%。
行走于齊魯大地,記者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快智能制造提質升級,“智改數轉網聯”讓老廠房變成了智能車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活力。
在宏濟堂制藥萊蕪智能制造項目生產現場,只見控制室的大屏幕上展示出生產的關鍵細節,制粉、過濾、加工、包裝等環節已實現無人化。作為山東省首家數字化的中藥園區,該項目年產口服液可達16億支。傳統的中藥熬制插上“數字化”翅膀,中藥現代化生產全新場景在這里成為現實。
在山東晨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單體最大的照片沖印車間內,每天有200多萬張照片沖印后被發往全國。用戶下單后,系統會自動接單、審核、調色、裁剪和沖印,全程無需人工干預?!拔覀儾少徴狭讼冗M的數碼印刷設備、智能化的印后加工以及智能倉儲物流體系,打造了‘互聯網+智能制造’的柔性供應鏈,為客戶提供小批量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惫居嘘P負責人說。
搶占新賽道打造新增長點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正成為山東各地競逐的熱門賽道。
新型儲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眼下,泰安肥城市正積極搶占新賽道,加速布局新型儲能產業。
肥城是全國重要的井礦鹽生產基地,巖鹽開采后形成的高品位鹽穴,是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的理想場所。依托這一資源優勢,當地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合作,采用自主研發、世界領先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積極發展鹽穴儲能產業,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
前不久,國際規模最大、效率最高、性能最優、成本最低,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山東肥城3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電站并網發電一次成功,標志著全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正式邁入300兆瓦級單機商業化新時代。
中儲國能(山東)電力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侯虎燦說,該電站采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年可發電6億度,能夠保障超過2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過去一直閑置的鹽穴變廢為寶,如今成為“城市充電寶”。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山東累計建成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7個、位居全國第1,培育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5個,構建形成了“產業+配套、平臺+生態、技術+賦能”的集群發展模式。
沿著濟南經十路一路向東,驅車進入歷城區彩石片區,一座超大圓柱體狀的大樓,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里是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以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科技園為核心,延綿、輻射周邊14.2平方公里,一個“數創綠谷”——“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正加速崛起。
濟南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孫茂華介紹,創新圈不斷豐富包含辦公、研發、生產等空間的產業載體功能,形成多個集科技園、創業園、產業園“三園同建”的特色產業園。隨著云知聲、中晶芯源、至晟干細胞等90余家企業入駐,數字經濟形成了集成電路半導體(傳感器)、信創網絡安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產業鏈條,生物醫藥形成了醫療器械、精準醫療、醫美抗衰、細胞治療四大產業集群,一座面向未來的科技新城快速成長起來。
向“新”而行,山東各地正在積極布局經濟發展新賽道,挖掘經濟發展活力與潛力。
作為華東地區劃設低空飛行空域最大的城市,日照市擁有空域總面積2.3萬平方公里,是陸域面積的4.3倍。該市將航空產業列入全市重點產業鏈,按照支線運輸、通用航空、航空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戰略和“1+N”通用航空發展模式,配套出臺21條支持政策,不斷加大項目、人才招引力度,并成功舉辦了第四屆民航通航發展大會等一系列活動,搶灘低空經濟“新賽道”。
東營新興產業也在快速增長:數字經濟加速突破,落地??怂箍禆|營賦智中心、易數鏈、航天宏圖、騰訊云等一批數字經濟項目;新材料產業加快培育壯大,近三年產值年均增長率達15.9%;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從無到有,基本形成全產業鏈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激活創新驅動的“源頭活水”
在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裝備車間內,一排排新能源客車停在廠區等待發往目的地。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忙著為車輛安裝零部件,一片繁忙景象。
“1-4月份中通客車累計出口客車2268臺,同比增長113%,收入超12億元?!敝型蛙嚬煞萦邢薰竞M鉅I銷公司總經理朱永虎介紹說。截至目前,已有8萬余輛中通新能源客車運行在全球各地,年減碳量達886萬噸。
自2016年開始,借助公司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多年的研發基礎和平臺,中通客車開啟了氫燃料客車的研發,與國內氫技術研究較早的知名院校開展合作,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燃料電池系統重點研發計劃,并在氫燃料電池客車動力系統匹配、整車集成、綜合熱管理、氫安全及整車控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擁有了氫燃料電池客車完整的產品體系。目前中通氫燃料客車已在濟南、大同、無錫、佛山等地批量示范運營,成為國內推廣氫燃料客車產品最多、區域最廣的企業。
培育新質生產力,必須激活科技創新這一“源頭活水”。山東堅持創新驅動,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打造“新制造”、開辟“新賽道”。
在位于東營市東營區的山東漢德氫能源裝備制造車間里,輕點按鈕,機械臂在空中靈活翻轉,將制氫裝備的重要部件之一——極框緩緩放在一旁的操作臺,工人師傅上前開展點焊作業,不遠處,負責質檢的工人們正手持無線三坐標測量儀對極框進行厚度、平均值檢驗工作。
在氫能產業鏈中,上游制氫環節是整個產業鏈的起點,也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近年來,山東漢德以石油裝備為跳板,每年投入研發經費近1500萬元,通過組建專業氫能研發設計團隊,不斷加強與上海交通大學、石油大學等高校的多個院士團隊的緊密合作,在原有石油電控產業發展基礎上,大力投資建設氫能裝備制造項目。
制氫能力到底有多強?以漢德1000m3/h電解制氫系統為例,每8小時可產生700kg高純氫氣,可滿足100余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日加氫需求,同時可用于冶金、芯片制造等行業,實現了氫能應用場景從“小用處”到“大用處”的轉變。
放眼整個山東,科技創新正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步伐。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山東省“四新”經濟投資占比超過5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51%左右,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5.3%,高出全國25個百分點。
如今,在齊魯大地,持續壯大、百川匯聚的新質生產力,正讓腳下這片古老土地煥發生機,澎湃的新動能讓山東的未來更加可期。
來源:光明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