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省物流運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社會物流需求持續增加,產業投資不斷增長,物流業增加值穩步上升,為保證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與此同時,社會物流總費用較快增長,經濟運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較高。
一、社會物流總額增勢較快
2011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133922.7億元,同比增長26.5%,增幅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105145.0億元,增長18.8 %,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為78.5 %;省外貨物流入總額12235.3億元,增長22.9 %,占9.1 %;進口貨物物流總額7117.8億元,增長26.3%,占5.3 %;農產品物流總額5245.9億元,增長3.8 %,占3.9 %;再生資源物流總額1752.0億元,增長17.3 %,占1.3%;省外貨物過境出口總額1475.2億元,增長22.9 %,占1.1%;單位與居民物流總額951.4億元,增長20.2 %,占0.7%。
貨物發送量完成32.6億噸,同比增長5.81%;其中鐵路發送貨物2.41億噸,同比增長10.43%;公路發送貨物27.94億噸,同比增長5.68%;水路發送貨物1.59億噸,同比增長1.52%;航空發送貨物15.53萬噸,同比增長3.19%,管道6262萬噸。
從17市物流總規???,全年物流總額過萬億的市達到6個,依次是青島(25371.9億元)、煙臺(15802.8億元)、臨沂(15065.2億元)、淄博(12119.9億元)、濰坊(11862.0億元)、濟南(10705.3億元)。六個市的物流總額合計占全省的58.1%。另外,全年東營市物流總額達到9392.7億元;聊城、泰安超過7000億元;威海、德州、濟寧、濱州超過6000億元(詳見附件1)。
從物流總額的構成來看,各市物流總額及其占比客觀反映了各市的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特點。農產品物流總額占比較高的分別是濰坊(11.1%)、濟寧(11.1%)、煙臺(9.0%)三個農業大市;工業品物流總額占比居前三位的青島、煙臺和濰坊,分別為12.5%、11.8%和9.1%;進口物流總額占比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青島、煙臺和日照,所占份額分別是28.6%、16.9%和15.3%;外地過境物流總額占比居前三位的是臨沂、青島和日照,分別占總額的52.3%、39.4%和5.1%(見附件1)。
二、社會物流總費用較快增長,經濟運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較高
2011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8124.8億元,增長14.7%。其中,運輸費用4766.9億元,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58.7%;保管費用2492.8億元,占30.7%;管理費用865.1億元,占0.6%。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為17.88%,與去年基本持平,社會經濟運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較高。
三、全省物流業增加值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2011年全省物流業實現增加值3334.5億元,增長16.1%。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3%,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9.14%。
從各市物流增加值總量來看,前三位是青島569億元,臨沂351.6億元,濟南308.4億元。從占當地同期生產總值的比重看,臨沂市(12.7%)最高,其次是萊蕪(9.9%)和日照(9.5%)。從物流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看,居前三位依次為臨沂市、萊蕪市和日照市,分別為31.7%、30.3%和26.1%(見附件2)。
四、全省物流相關產業新增固定資產增長較快,但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下降
2011年全省物流相關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320億元,可比增長16.2%,增幅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5.6個百分點,比上年下降9.5個百分點。新增固定資產1520.7億元,增長38.9%。其中:交通運輸業新增固定資產623.2億元,增長58.3%;倉儲郵政業159.6億元,增長9.7%;貿易業677.9億元,增長25.2%。分市來看,物流業投資完成額增幅較高的濰坊市、聊城市、東營市增幅分別為114.9%、69.1%和52.2%;物流投資下降較大三個市是萊蕪市、德州市、濟南市,降幅分別為23.1%、21.2%、10.7%。
2011年全省經濟的平穩發展為我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服務需求。今年,由于油價等物流成本要素的上升,物流企業面臨的成本上升壓力依然較大。但隨著宏觀經濟穩步發展以及省政府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出臺,物流運行和企業經營活動有望逐步趨于活躍。
附件:1、2011年全省及各市物流總額
2、2011年全省及各市物流業增加值
3、2011年全省及各市物流業投資完成額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山東省統計局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