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物流金融
互聯網金融+產業:立足實體經濟 發力供應鏈金融
2015-06-15
“互聯網+汽車”、“互聯網+零售”、“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經過了初期規模快速擴張后,正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下,產業與金融之間將加深融合。
“互聯網金融+農業”布局加速
今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再一次聚焦“三農”,強調了改革創新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5月份,國務院下發的《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中也提出了“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引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現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種種利好政策為電商平臺、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展農村金融服務掃清了政策障礙。
今年以來,電商企業對于“三農”業務的布局明顯加速。阿里巴巴推出“千縣萬村”計劃以及“農村淘寶”項目;京東推出了“鄉村代理人”計劃,在各縣級城市開設了“京東幫服務店”。此外,新希望六和公司與一人一畝田網絡科技公司也達成了戰略合作。
從傳統金融角度來看,海吉星金融總經理賴易峰認為,小微企業、農戶融資難一方面是因其缺乏資金杠桿意識、融資意識,另一方面是由于傳統金融機構貸款所需要的財務信息抵押物、信用記錄對小微企業、農戶較為復雜,而一般的貸款產品也不適用于他們。
傳統的金融機構配置在農村地區的金融資源十分有限,希望金融CEO陳興垚直言:“主流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需求缺口達到上萬億元。”引入互聯網為農村金融的發展開辟了更寬闊的道路。陳興垚表示,“互聯網+農村金融”模式將實現城市資金反哺農村,基于農村產業的互聯網金融能夠催生其真實的需求。此外,農業供應鏈金融也能夠有效解決農戶及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發展供應鏈金融正當其時
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產業金融將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一個發展方向。投哪網副總裁李志剛認為,目前,中國有5000萬中小企業,他們身處產業鏈中的一環。根據產業來服務企業是很好的切入點。
利用互聯網思維將供應鏈業務與互聯網金融有機結合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已成為不少互聯網金融機構關注的領域。付融寶的CEO梁振邦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B2B占了75%,網絡零售占20%,O2O占比不到5%,未來電商與P2P的融合將是一個必然趨勢。2014年,互聯網金融企業,例如積木盒子,開始通過P2P方式進行商業供應鏈融資。互聯網金融正逐漸回歸金融本質,為實體經濟服務。
事實上,因業務的高風險性,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一直備受外界關注。通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不僅能夠滿足產業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以及消費者的資金需求,也有助于解決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了風險控制問題。李志剛表示,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在提升客戶黏性、降低獲客成本、提升資產質量的同時,加強對企業的風險管控,“我們掌握了企業的整個資金流,能夠形成交易閉環,便于進行風險控制,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梁振邦則認為,在當前電商供應鏈金融這一發展階段,利用數據采集和模型分析手段,可以對小微供應商的行為進行判斷,對其還款能力進行準確評估,結合貸后監控措施和網絡店鋪賬號關停機制,提高其違約成本,能夠大幅度控制貸款風險。部分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正在積極探索建立以大數據、云計算為基礎的風控系統。
創新核心是什么?
要做好“互聯網金融+產業”服務,進行有益的產品創新,了解、認清行業本質,靈活運用互聯網思維是必要前提。中融民信總經理助理張曉琳表示,當前傳統行業的變化比互聯網金融行業變化更為深刻,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產業的利益格局以及傳統產業的價值鏈。“金融服務附著在金融行業上,應該用變化的眼光研究傳統行業,在傳統行業劇變過程當中找到新的位置,這才是‘互聯網金融+產業’。”吉信佳董事長童德良也認為,互聯網金融不是顛覆行業,而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去擁抱行業。創新并不難,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逐步變化與改造。“互聯網金融企業必須要懂什么是互聯網金融,什么是‘互聯網+’。每一個創業者要站在行業的基礎之上去構建場景,用互聯網思維來跟產業結合,金融創新要確定能給產業帶來利好。”
旺財谷副總經理荊康琪表示,未來市場的競爭已經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未來誰更懂得供應鏈管理,誰更迎合供應鏈發展趨勢,誰才有可能做好供應鏈金融。”
在她看來,人才在這其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供應鏈金融是一個站在產業、產業鏈條視角來為產業鏈上的鏈屬企業提供介于行業通用性與企業個性化之間的產品,它涵蓋了很多知識節點。所以,未來誰擁有復合型的人才,誰才有可能設計出相對‘接地氣’的供應鏈金融產品。”